朱元璋建立明朝时,定都南京,但他心里一直不踏实。为啥?因为历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——东吴、东晋、宋齐梁陈,没一个撑过100年!朱元璋曾想迁都西安、凤阳,甚至开封,但都因各种原因搁浅。
更糟的是,南京偏安江南,对北方控制力极弱。元朝残余势力在漠北虎视眈眈,朱元璋不得不让儿子们镇守边疆,其中燕王朱棣就驻守北平(北京)。
但问题来了,南京朝廷对北方鞭长莫及,军报一来一回几个月,仗都打完了!此外,北方将领拥兵自重,万一造反,南京根本来不及反应。
展开剩余75%朱元璋的解决方案是“分封制”,让儿子们镇守边疆。可没想到,他死后,孙子朱允炆一上台就“削藩”,逼得朱棣造反,靖难之役爆发。
朱棣的“龙兴之地”:北京才是他的真正底牌1402年,朱棣攻入南京,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。但坐在南京的龙椅上,他浑身不自在。
1、南京是建文旧臣的地盘,朱棣在这里杀了太多反对者,宫殿里“冤魂不散”,迷信的古人觉得晦气。
2、他的根基在北平!朱棣从1380年就藩北平,经营20年,军民只认燕王,不认南京朝廷。
所以,登基仅3个月,朱棣就下令:北平升格为北京,准备迁都!
迁都的真正原因:比“天子守国门”更狠的算计后人总说朱棣迁都是为了“天子守国门”,抵御蒙古。但真相远不止如此。
1、军事上:缩短战争反应时间
蒙古骑兵南下,从南京调兵要几个月,而从北京出兵,几天就能杀到长城!
朱棣5次北伐蒙古,每次都是从北京出发,后勤压力大减。
2、政治上:打破江南士族垄断
明朝初期,朝廷被江南士大夫把控,科举录取的51个进士全是南方人,北方人一个没有!
朱棣迁都北京后,北方官员崛起,南北势力终于平衡。
3、经济上:逼朝廷重视北方
南京依赖江南漕运,北方经济长期落后。 迁都后,大运河全面疏通,南方粮食北运,北方经济被盘活。
4、个人原因:朱棣的“帝王心术”
南京是朱元璋和朱允炆的“主场”,朱棣在这总像“篡位者”。
北京是他的“龙兴之地”,迁都等于宣告:天下是我的,我说了算!
迁都的代价:朱棣差点被骂成“昏君”迁都北京不是一帆风顺的,朱棣差点被口水淹死。主要是工程浩大,紫禁城修建14年,动用23万工匠,耗银无数,百姓苦不堪言。
再就是引起南北对立,南方官员集体反对,甚至有人写诗暗骂朱棣“劳民伤财”。加上漕运存在危机,大运河一旦堵塞,北京立马断粮,风险极高!
但朱棣铁了心,1421年正月初一,他在新建的紫禁城接受万国朝贺,正式定都北京!
迁都的终极影响:明朝276年不分裂的秘密朱棣的迁都,给明朝带来了三大“隐形福利”。
1、北方再无军阀:皇帝亲自坐镇,边将不敢造反,明朝避免了唐朝“藩镇割据”的悲剧。
2、蒙古始终被压制:直到明亡,蒙古都没能重现元朝辉煌。
3、南北真正统一:经济、文化、政治全面融合,清朝入关后都不得不沿用北京为都。
发布于:广东省传金所配资-安全配资-专业实盘策略服务-配资平台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