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光洒下的窗边,一团团“毛茸茸”正上蹿下跳,为这个房间平添许多生机。走近一看,这些活泼的毛团,是一只兔子和它的四个孩子。
这并非一间宠物繁育室,而是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。2024年1月,在佩蒂股份(300673.SZ)发起动物辅助疗愈(AAT)项目后,这些兔子来到董事长陈振标的办公室,常伴他的身边。
“我也需要去观察,兔子如何生长繁衍,它们一生会经历怎样的阶段,去体会养育过程中对人心的触动,从而更好针对孩子们的辅助疗愈项目设计课程。”对于长期“居住”在他办公室的五只兔子,陈振标这样谈道。
在1992年“下海”之前,陈振标曾是一名语文老师,他的教学生涯持续了十五个春秋。31岁那年,他在温州平阳县成立了一家小型宠物食品厂,经过30余年的发展,这家小型宠物食品厂已成长为跨国宠物健康产业集团,也是中国宠物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——佩蒂股份。
如今,年过花甲的陈振标以另一种形式重新投身教育。这一次,他做的不再是学科教育,而是联合学校或机构,以公益形式对孩子们做一次“生命教育”,他说,希望在他退休之前,在全国各地1000所乃至更多学校覆盖动物辅助疗愈(AAT)项目,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其中,服务社会,回馈社会。
初心
“令我感到不解的是,现在有些孩子遇到烦恼,会采取放弃生命这种极端行为,作为表达不满、对抗世界的一种方式。”
谈及发起动物辅助疗愈项目的初心,陈振标表示,他在一次参与读书会的过程中,偶然听到现在中小学孩子因为种种原因,抑郁乃至放弃生命的情形不时出现。
是什么让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,如此轻易地放弃生命?经过思考后,陈振标认为,现行教育体系中对孩子们的生命教育存在缺位,“我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,这样的哲学拷问缺乏,导致一些孩子认为生命没有意义,就会因为生活的小小磋磨,草率地放弃生命”。
“那就想办法,教孩子如何感受到生命有意义。”面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课题,曾做了十五年老师的陈振标,首先想到的是利用他最熟悉的方式——教育。但宏大的生命意义,如何落地到具体方案,经过一番思索后,与宠物事业相伴30余年的陈振标最终选择了动物养育。
“动物天然地带给孩子们一种平等关系。”陈振标谈道,人类今天面临的许多问题,归根结底人们处在不平等关系之中,而人与动物之间天然平等,没有阶级属性,“人们只需满足动物基本的生理需要,向它传递出爱,动物们就会对这种爱有所感知,并用自己的方式给予回馈”。
于是,陈振标脑海中的生命教育课题,引入动物辅助疗愈(AAT),最终以养育兔子的形式呈现。他说,以一只兔子的全生命周期作为载体,孩子们在养育过程中能观察到:兔子如何出生,成长中会发生什么故事,最终如何离开,也会由此联想到人的一生。
“刚出生的小兔子可能会因为母亲照顾不当而夭折,在养育顺利的情况下,一只兔子的寿命只有5至8年,如果不顺利,可能一次小感冒就带走它的生命。”陈振标说,生命本就十分脆弱,不仅是兔子,人的生命亦是如此。
养育兔子的过程,使孩子们从感性体验出发,慢慢接近生命的真谛。“你为何出生于这个家庭?为何拥有这双父母?为何具备这样的外貌与性格,这一切都是十分偶然的。”陈振标说,借由兔子的生命延伸到人的生命,希望孩子们有所洞察:生命降临是偶然而非必然,正因这个“美丽的偶然”,才更应珍惜生命;生命的意义如此宏大,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,其价值不应仅仅与学习成绩或任何单一评判标准绑定。
“大自然中一粒沙子、一块石头的形成,都要经过流水千百次冲刷。人类世界也是如此,没有哪一件事情的成功轻而易举,都是要经历千难万险的。”在陈振标看来,让生命的意义变得更加厚重有三条途径,首先是创造,其次是常怀爱意,最后是勇敢面对生命的困难,“为什么一些孩子遭遇挫折时会放弃生命,可能是内心脆弱,可能是欠缺感恩意识,但归根结底还是缺乏生命教育”。
疗愈
从这个初心出发,陈振标参与设计了一套生命教育课程。经过一年多的打磨,佩蒂股份已向浙江省及北京市41个项目合作方(包括学校、福利院、医院等机构)捐赠这套生命教育课程,一只只疗愈兔被带到孩子们身边。
这套课程引入的动物辅助疗愈(AAT),是一种利用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互动,来促进身心健康的治疗方法。陈振标说,AAT在国际上一般用作重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疗愈,例如,在针对绝症患者的临终关怀中,有时会让小狗陪伴身边,让其感受到生命的温暖,安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。
“在我看来,爱的本质是用生命温暖生命。”陈振标说,人类社会具有阶级属性,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贴着标签,由此衍生出人心中的种种潜意,从而进入复杂的心理状态。但当人们褪下社会属性,进入自然与动物相伴就会天然地感到放松,“这是因为,人与动物之间没有芥蒂,每当你回到家中,小狗会过来拥抱你,这种情不自禁地表达爱意的过程,便实现‘生命温暖生命’这种爱的传递”。
开始时,佩蒂股份AAT项目进入普通学校,是希望起到“治未病”的作用。“学习压力自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产生,现在青少年群体出现抑郁低龄化趋势,本该茁壮成长的年纪却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,我觉得太可怜了。”说这话时,陈振标面露不忍。
在陈振标看来,当下社会对孩子评判标准较为单一,在基本需求被满足后,孩子们难以感受到除了用功学习之外的其他价值,便自我物化为工具属性。他说,一位老师告诉他,有个令父母感到头疼的学生,在照顾兔子一段时间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。从被照顾者转变为照顾者的角色,让这个孩子领悟到了责任背后的价值,建立起了更多的主体性。
除了普通学校,佩蒂股份的AAT项目还在温州的8所孤独症儿童学校实施,取得了显著的效果。陈振标说,当特殊孩子的手第一次触碰兔子温暖绒毛,两个生命便跨越种族界限搭建起爱的桥梁。
“动物辅助疗愈不是单向施予,当特殊孩子为兔子梳理毛发时,他也在梳理自己与世界缠绕的丝线。兔子的体温隐藏着打开心门的钥匙,当孩子学会为一个生命负责时,一束束亮光便刺破昏暗孤独的心房。”陈振标动情地谈道。
课程
在谈到对这套课程设置的构思时,陈振标首先表述了他对教育的看法。他说,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落脚到塑造孩子的爱与责任,“责任心从何而来,便从对某件事情付出的时间而来。他们对宠物的爱编织在养育的过程中,通过亲手照料、喂食、清理,从而建立起对这个小生命的责任感”。
“因为对父母养育过程的付出与辛苦认知不足,现在很多孩子对父母的养育没有实感。”陈振标表示,相比于被动接受,主动施予更能使孩子体会到爱的含义,“在养育的过程中,孩子们会学到基础的养育知识,还会得到其他一些启发,比如爱的表达、责任、善良,以及对生命的关怀和敬畏之心”。
在此基础上,陈振标提到了他在参与设计这套课程的考虑。首先,引入“班兔”作为班级全体同学共同的“孩子”,在承担照顾“班兔”的责任上人人平等,消弭阶级之分;其次,通过科学养育,让孩子们见证一个生命成长的全流程,懂得照顾生命需要精心呵护,从而敬畏生命、珍惜生命;此外,通过从被照顾者到照顾者的角色转换,孩子们可以体会到父母养育的辛苦与不易。
从陈振标递出的一套教材中,财闻了解到这套生命教育课程的详细架构。这套课程共有六大主题,包括兔子的基本信息、饲养指南、繁育知识、精神需求、死亡教育、文化符号等。例如,精神需求主题,是通过观察兔子的行为,破译它们的情绪密码,教会孩子们更好理解其精神状态,并满足兔子的精神需求;死亡教育主题,则是通过告别死去的兔子、为其制作纪念品等活动来教会孩子们接受离别。
在所有教育主题中,陈振标尤其看重繁育环节。“与老师讨论课程设置时,我表达了必须设置让‘班兔’生小兔这个环节的想法。”陈振标说,他希望孩子们见证孕育生命的过程,从而完成生命教育中最核心的主题——让孩子们从照顾怀孕的兔妈妈,到照顾初生的小兔直至其脱离危险期,从中感受,生命的顺利降临有多么偶然与不易,作为照顾者要使生命能安然成长,需要倾注多少心血。
当这个阶段结束,孩子们有所体悟后,陈振标希望老师设置一个课后作业,让孩子们表达对妈妈的爱与感激,但不要规定表达方式,令孩子们自由发挥。
“后来这个作业完成得非常漂亮。有的孩子写下珍贵的日记;有的孩子把照顾兔子的经历与妈妈分享,说出‘谢谢你妈妈,你也是这样照顾我长大’;有的孩子选择拥抱妈妈表达爱意,妈妈对这个突然的拥抱迟疑,弄清原委后又热泪盈眶。”说这话时,陈振标的眼眶也有些泛红。
“我为设计了这个环节而感到骄傲与欣慰。”陈振标说,孩子对父母表达爱的过程,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,也是对父母的教育。父母知道孩子已经懂事无需再唠叨,孩子也可以感受到父母已经能理解他,双方从此进入到一个成熟的互动体系中。
陈振标还说,课程中一系列设计,均是将动物疗愈作为教育的抓手,协调社会、学校、家庭、父母共同参与,解决孩子们对生命认知的问题。通过生命降临的偶然、养育生命的不易,让孩子从小在心中种下热爱生命的种子,不再因为挫折草率放弃生命。
同时,这套生命教育课程还内嵌一个学校公益内循环项目,即为学校设立一个基于佩蒂专项基金的学校专用子账户,用于校园内公益义卖,包括新生小兔义卖、公益供应链产品义卖等。
“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,我希望以佩蒂捐赠为起点,将公益在学校内循环下去,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公益的种子,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与公益意识,让他们懂得,自己的小小行动也终将涓流入海。”陈振标说。
蜕变
“这里面有讲不完的故事。”关于这套生命教育课程为孩子们带来的改变,陈振标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据陈振标讲述,来自同一所小学,分别就读于六年级与二年级的兄妹二人,某年暑假将班兔带回家照顾,但令两个孩子没想到的是,这只兔子意外怀孕并很快生了几只小兔。兄妹两人从手忙脚乱,到学会同心协力照顾兔妈妈和小兔。他们的妈妈看到孩子们的成长非常触动,写了一封感谢信到学校。
“妈妈在感谢信里讲述了孩子的诸多改变,之前兄妹俩在相处中总有一些矛盾,但兔子回家之后,两人商量着如何照顾它们,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,关系融洽了很多,变得有责任心、勤劳、友爱……”陈振标说。
一所普通小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,对佩蒂AAT项目给予高度评价。他说,在亲密接触中,孩子们建立起对动物的深厚情感,人和动物如何和谐相处不应只停留在课本中,而应该通过亲身体验和卷入式劳动。
“该项目引入后,孩子们的心态从最初的好奇、惊喜,慢慢升华成一种责任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孩子们需学习一系列养育知识、需关注喂食量、喂水量、兔子身体状态及精神状态等诸多细节,需在劳动中付出辛劳与汗水……在这个过程中慢慢领会到珍惜生命的真谛,“一切感情的发生,一定是基于最直接的体验”。
前述负责人还用两个生动的案例,阐释孩子们对兔子的悉心照料与爱护。他说,为了消除兔子的害怕,孩子们想出很多“招数”,比如用黑色塑料袋将兔子笼包起来,进入兔子的房间时轻手轻脚。当孩子们看到初生小兔夭折非常伤心,校长与老师非常用心面对此次生命的离别,带领孩子们在学校后院挖下小坑安葬这只夭折的小兔,“这是象征生命终结的仪式,让孩子们了解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,从而更加珍惜生命、热爱生命”。
此外,AAT项目正在改变孤独症孩子们。温州某所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表示,该项目对孤独症的孩子责任心提升有十分明显的效果。原先孤独症的孩子们对自己的日常事务流程并没有较好的秩序意识,但引入兔子后,老师们通过程序化引导孩子们完成清理粪便、喂食喂水等工作,逐渐形成流程与习惯。
“最重要的是,孤独症孩子对兔子十分喜欢。”前述负责人表示,比如,孤独症孩子一般对力度轻重没有概念,但面对兔子时会轻柔地抚摸。又比如,孤独症孩子对人交往没有主动行为,但会对兔子主动亲近,“孤独症孩子本身是对周边的事物不太关注,所以被叫作‘星星的孩子’,而通过与温顺的兔子接触,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将注意力投向四周”。
传金所配资-安全配资-专业实盘策略服务-配资平台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