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提起霍光,很多人立刻想到他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弟弟,是汉武帝托孤的重要大臣,拥有极大的权力,甚至能够废立皇帝。他在汉昭帝时期以及汉宣帝初年,实际上掌控着整个汉朝政局,是那个时代的实际主宰。霍光被誉为“昭宣中兴”的关键功臣,为汉朝的中兴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但这样一位权倾朝野的人物,起初却只是平阳县一个普通小吏的儿子。他年幼时的人生规划很简单,就是继承父亲的职务,做个小吏。若有机会,也不过是奉命前往长安一趟,见识帝国首都的繁华,随后便安稳地在平阳度过一生,几乎没有离开过故乡。
然而,在他十几岁那年,一件突如其来的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。本文将讲述霍光如何从平阳来到长安,步入汉武帝身边的故事。在霍去病去世后,他如何躲过惊心动魄的巫蛊之祸,成为汉武帝的托孤大臣,继而在汉武帝驾崩后,如何从众多托孤大臣中脱颖而出,成为帝国的实际掌控者。
展开剩余87%前119年春,向来平静的河东平阳县迎来一位尊贵的访客——骠骑将军霍去病。河东太守特地远赴郊外迎接这位名将,亲自背起他的弓箭,将他护送到平阳的传舍。接着,霍去病下达了一个令所有人摸不着头脑的命令:召平阳侯府曾任小吏的霍仲孺前来。
霍仲孺怀着战战兢兢的心情,按规矩快步走到霍去病面前,跪地叩首。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霍去病却突然跪倒在地,向霍仲孺行跪拜之礼。原来,20多年前,霍仲孺曾在平阳侯府当小吏时,有过一段隐秘的情缘——他与侯府奴隶卫少儿一夜情后便各奔东西。卫少儿怀孕后,独自生下了一个儿子,取名霍去病。
霍去病出生不到一年,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便被汉武帝看中,带入宫中,日后成为皇后,生下太子,扶助卫家飞黄腾达。卫家另一成员卫青则凭借战功,成为汉朝名将。卫家亲戚纷纷得官,卫少儿本人也嫁给了汉开国功臣陈平的后代陈掌。霍去病这个私生子,从小便被长安的富贵生活包围,年仅十八岁便建功立业,迅速晋升为骠骑将军。
直到长大成人,霍去病才知晓自己亲生父亲霍仲孺尚在人世,居住在平阳县。起初并未放在心上,但在漠北征战途中,路过平阳时,他突然萌生探望这位未曾谋面的父亲的念头。面对这个从未抚养过他的男人,霍去病谦卑跪拜,表达自己此前未尽孝道的歉意。
在出征前,霍去病为霍仲孺置办了大量田地和奴隶,使霍家一跃成为平阳的富贵之家。凯旋归来后,霍去病再次拜访父亲,并带走了一个人——霍仲孺与卫少儿分手后,和妻子所生的儿子霍光。那年,霍光只有十岁,离开父亲,跟随这位几乎陌生的哥哥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,见到了大汉的皇帝——汉武帝。
初到长安,霍光先任郎官,不久便转任诸曹和侍中。诸曹为尚书府的官职,侍中则是皇帝的贴身侍从,长期侍奉于身边。霍去病当年从军前也是汉武帝的侍中,这两个职位显示了汉武帝对霍光的重视。然而,霍光刚到长安两年,哥哥霍去病便因病英年早逝。
对于年少的霍光来说,卫家并非他的依靠。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属于卫家,而霍光是卫少儿与另一男人所生,完全没有卫家的血缘关系。此外,霍光的字是“子孟”,意为长子,这使得霍家对霍去病的身份也存在疑虑。身为外人,霍光在卫家面前显得格外尴尬。
霍去病生前,霍光在长安最大的依靠是哥哥。霍去病去世后,霍光唯一的依靠,就是汉武帝的信任。汉武帝对霍去病遗孤极为关照,霍去病的儿子霍嬗和弟弟霍光都被他带在身边。霍光的职位随之升为奉车都尉和光禄大夫。奉车都尉掌管皇帝的御车出行,光禄大夫则负责处理朝中议事事务。这样一来,霍光“出则奉车,入侍左右”,无论皇帝身处深宫还是外出,都有他陪伴,成为汉武帝身边最为亲信的人。
汉武帝性格多变,喜怒无常,即便深受信任,霍光仍然谨慎至极。有人曾暗中观察他出入宫廷的步伐,每次脚步位置都保持一模一样,细致入微的谨慎近乎到了变态的程度。在近30年伴随汉武帝的岁月里,霍光未曾犯下一丝差错。他初得汉武帝青睐,是因为霍去病的关系,但能够长久获信,靠的全是他自身的才干与谨慎。
汉武帝身边爆发了惊天的巫蛊之祸,长安城内血流成河,皇后与太子相继自尽,卫家遭受灭顶之灾。朝堂上“卫氏悉灭”,几乎所有与此案有关的人都难逃杀身之祸。太子身边的支持者被斩,反对太子者同样遭报复,政治风暴席卷一切相关人士。
霍光作为霍去病弟弟,理应与卫家有一定联系,却在巫蛊之祸中安然无恙。这一方面源于他与卫家没有血缘,且关系微妙尴尬;另一方面,是他行事极端小心,始终忠于汉武帝,避开了所有政治纷争,不介入太子事件。
太子刘据自杀后,汉武帝选定年仅八岁的幼子刘弗陵继位,需设立托孤大臣辅佐。汉武帝在众人中选中了霍光,因其多年侍奉经验和可靠的品行,极为信赖。汉武帝赠予霍光一幅画,描绘的是周公辅佐幼主周成王的情景,暗示他应效仿周公,辅佐幼主刘弗陵。
霍光却装作不解,默默收下画作。汉武帝病重时,他故意试探问道:“陛下若有不测,谁能辅佐皇子?”汉武帝惊讶回应:“我送你的画难道看不懂?我要立幼子,由你辅政。”霍光却谦逊地说:“我不如金日磾。”
金日磾是归降汉朝的匈奴王子,深受汉武帝宠信,但绝不可能担任首席托孤大臣。霍光推举金日磾,只为让汉武帝再次确认他自己是唯一合适人选。果然金日磾推辞称:“我外族人,怎可为辅政大臣?且能力远不及霍光。”汉武帝遂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,兼领尚书事,正式成为新皇帝刘弗陵的辅政首脑。
霍光就这样从一个普通小吏之子,历经三十年艰辛,跻身帝国最高权力核心。汉武帝托孤大臣共有四人,分别是霍光、金日磾、上官桀和桑弘羊。尽管霍光为首席,但权力仍受制衡,以防一人独大。
然而,金日磾不久病逝,剩下三人之间矛盾频发。首席霍光权势最大,桑弘羊资历深厚且功劳显赫,二人政见相左,多有冲突。桑弘羊屡次请求为家族子弟谋职,被霍光拒绝,矛盾日益加剧。
霍光与另一托孤大臣上官桀也关系恶化。两人本是亲家,霍光女儿嫁给上官桀之子,生下外孙女上官氏。盖长公主欲为汉昭帝选皇后时,上官桀推举自家孙女入宫,霍光以年幼(仅六岁)为由反对,但上官桀联手盖长公主男宠强行将孙女送入宫中,上官氏遂成史上最年轻皇后。
尽管如此,上官桀与霍光关系尚未明朗对立。可是,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得势后,放纵荒淫,甚至向霍光提出封盖长公主男宠为侯、为其人犯徇私等要求,均被断然拒绝。此举令两家彻底决裂。
三托孤大臣中,霍光权势最大,而另外两人则联手反对他。他们还拉拢汉武帝另一儿子、野心勃勃的燕王刘旦,共谋推翻霍光。刘旦借霍光休假之机,向汉昭帝进奏诬陷霍光图谋兵变。
霍光得知后,依旧镇定自若,坚守汉武帝曾赠的周公画像旁,不急于复职。汉昭帝下诏召见,霍光跪地认罪,年仅十四岁的皇帝却宽慰他说:“大将军请起,我知道你是被冤枉的。”
霍光反问:“陛下怎知?”汉昭帝答:“若真调兵,消息不会由远方的刘旦先得知,必是谣言。”有了皇帝的支持,霍光顺利渡过危机。
刘旦、上官桀和桑弘羊阴谋失败,失去汉昭帝信任后,联手盖长公主策划弑霍光夺权,立刘旦为帝。但消息走漏,霍光先发制人,逮捕并诛灭反对者及其全族。刘旦和盖长公主知难逃,双双自尽。
至此,汉武帝托孤四臣只剩霍光一人。年幼体弱的汉昭帝不与霍光争权,凡事托付于他,霍光遂成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,权倾朝野。
汉昭帝早逝,昌邑王刘贺继位,但试图抗衡霍光,结果因荒唐行为被霍光迅速废黜。能废立皇帝的臣子,历史上屈指可数。自汉武帝驾崩后,霍光成为汉朝的实际掌权者。
上官桀与桑弘羊被诛灭后,霍光再无对手,统治了十三年,几乎就是不坐皇位的皇帝。汉武帝晚年,因连年征战使国家疲惫不堪,但在霍光的治理下,汉朝经过十余年修养生息,恢复了昔日的繁荣。
霍光去世后,汉宣帝刘询即位,将汉朝推向新的巅峰,这段时期史称“昭宣中兴”。然而,汉昭帝及汉宣帝初期的汉朝,真正的主宰者却是霍光,功绩不可小觑。
不过,霍光虽善于治国,却难以管教家族,妻子暗中毒害皇后,儿子后来更试图造反,霍氏家族终被汉宣帝彻底诛灭。后世皇帝欲祭祀霍光,却找不到其直系后代,只好封赏霍光堂弟后人。可见,管理家族同样是一门难学的学问。
你觉得,这样的人生历程,是否令人深思呢?
发布于:天津市传金所配资-安全配资-专业实盘策略服务-配资平台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